Categories: 熊語

全聯總裁失言,世代批評的荒謬

 

pxmart-ceo
(圖片說明:全聯粉絲團貼文中,來自蘋果粉絲團小編的惡搞圖)

聯總裁徐重仁的失言事件,恐怕是近日社群最熱門的新聞之一了。身為帶領統一超商(台灣7-11)邁入如今榮景的『流通教父』,徐重仁轉戰傳統超市全聯,藉著活潑的行銷方式成功開拓了不少年輕客群。然而,在一場新書發表會上他卻說出「年輕人愛花錢」、「我第一份工作薪水只有九千,過得也很辛苦…年輕人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,忍耐不計較,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就會看到」…等批判年輕世代的言論,一時間,原本讚聲連連的全聯粉絲團風雲變色。

當反諷文章越來越多,群眾發起抵制全聯的運動,粉絲團不得不貼出徐重仁自承失言的道歉文,可惜成效低微。

關於上一世代習於批評下一世代的狀況,我想永遠不會停止吧。身為1980年代的我,剛好就卡在現在就職人口世代中間,類似批評早就聽膩看煩,也得時時提醒自己別發表類似的謬論。

這些謬論,通常都犯了以下錯誤:

用個案代表群體

每個世代都有怨天尤人之輩,而是否每個世代都怨天尤人?依照邏輯推理,如果要認定所見個案即代表多數,就需提出可信的數據來。

比如徐重仁先生說「到國際機場看,都是年輕人出國居多」,但根據台灣的出境人口年齡數據,53%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。

許多老一輩喜歡講的白手起家,能不能當作可複製的成功案例,自然也要提出數據。在這個世代,有多少人白手起家而且成功?答案不言可喻。更進一步說,聲量夠大的成功人士,我們稱之為成功,不就因為他們是鶴立雞群的少數嗎?他們的經驗與工作模式,如果真的可以被仿效並得到一樣的成果,他們還會是最有錢(最成功)的那群人嗎?

 

錯用數據

所謂的數據分析,是先提出不帶結論的假設,再用數據驗證。

同上例子,若依照徐重仁先生原本的假設,試圖用出國數據來看哪個世代比較愛花錢,那麼導出的結論應是「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愛花錢」。不過很明顯地,即使徐先生真的看過數據,他也會採用年輕人所佔的47%數據來支持的他的「年輕人出國多」理論。

這就是許多上一世代及多數企業管理者的錯誤:先預設結論,輔以不相干或不精確的數據,然後說數據支持了結論。

 

倒因為果

當然,現代社會是消費型社會,我們也不否認很多企業主本身是節儉的。然而,用「年輕人愛花錢、愛抱怨、不努力」為因,導向「年輕人貧窮」的果,根本邏輯錯誤。

事實上,年輕世代敢於購買消費型商品的原因,正是貧窮。

不管再怎麼節約,年輕世代都不可能買到傳統觀念中可保值的房產,更不用說存夠養老金;此外,不管再怎麼努力,他們也無法避免自己被資本社會發展至今的階級概念碾壓,再加上台灣「拼經濟」氛圍下總是將企業成敗歸罪於基層勞力(不夠共體時艱、不夠自我提升、不夠便宜好用),所謂『努力工作即能在不久的未來看到回饋』的老生常談,對年輕世代無疑是天方夜譚。

但凡人活著,總是要追求小小的幸福感,既然一輩子買不起房子,老年後也有很大機會餓死,在還負擔得起的時候出個國、買個最新科技的3C產品,不為過吧?

 

最後,我想上一代也很難理解,對很多年輕世代而言,拼命賺錢已經不是人生唯一目標了。

目前把持社會多數資源的人,仍是像徐先生一樣的中老年人和其後代。商場之上,勝者為王,成功才有聲量,但看看台灣企業有多少的成功案例,現在的台灣經濟狀況難道不是中老年人的成績單?即便像徐先生,若真能許年輕世代一個有努力就有獲得的未來,何以他所領導的全聯,連最基本的加班費都苛刻?
撇開資本主義的結構問題,在批評年輕世代現象的同時,中老年的各位,是否深切反省過自己的心態,是否能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?
Bear

Share
Published by
Bear

Recent Posts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與評比·下集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與評比·下集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評比終於來到...

1 年 ago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與評比

作為日本鎌倉幕府時代就開始蓬勃...

1 年 ago
星宇航空初體驗

星宇航空初體驗

▲星宇航空飛機 (圖片來源:星...

2 年 ago
戀與製作人三週年快樂

戀與製作人三週年快樂

三年前,因為好奇乙女遊戲的威力...

3 年 ago
iPhone13mini 不專業開箱

iPhone13mini 不專業開箱

時隔四年換手機,剛好趕上iPh...

3 年 ago

《惡血》,不容消極之惡

做為一隻每年要獻出六管血、平均...

5 年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