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: 熊語

灣生,及我對日本的奇妙情感

生,指的是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在台出生,而在二戰後被遣返回國的日本人。有台灣和日本血統的女子田中實加,日籍奶奶總是和她講台語,說著百年後想歸根台灣,於是她立志協助已被引揚(遣返)日本的多位灣生來台尋找親友及故居,這段過程被拍成了紀錄片《灣生回家》。

【2016/12/23更新:田中實加身份有很大成份是假的,且此人說謊的部份還包含更嚴重的剽竊藝術原創。但是,灣生的歷史是真的。】

初聽見灣生這個新名詞並得知其意義,我就產生了莫名濃厚的興趣,莫名得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。因為,我或許喜愛甚至崇拜屬於日本的某些事物,卻一直不太喜歡日本這個國家,為什麼會那麼想要瞭解灣生的故事呢?

直到《灣生回家》的預告釋出,看見影片中垂垂老矣的人們走進台灣的學校,卻唱起日語校歌,我猛然理解了自己莫名的源頭:我見過灣生,很多很多位灣生。

我幼時就讀的國小創校於1899年3月,如今已有117年歷史,比中華民國還要年老。學校不時有來賓參訪,校方通常會在朝會中介紹來賓,有時還能在課堂上和學生互動。相較於受到熱烈歡迎的賓客,我們卻發現有一群人永遠默默地來、默默地走。

這些沉默的客人,青一色上了年紀,而且長相與家中和鄰居的長輩都不太相同。

大同國小

大同國小

母校的日式建築至今保存良好

有一天,因為下雨而必須在教室內授課的體育老師,以悲憤的口吻提到了這些沉默的客人:「哼,日本鬼子。」
我們好奇地問:「是日本人?為什麼叫鬼子?他們來做什麼?」
「他們是你們的學長姐。」
「咦?」

我的國小老師們如果有一定年紀,多半是外省人,獨獨這位六十多歲的李老師操著台語國語。我們非常敬愛李老師,難得看到他露出感傷,從他口中,我們得知了日本殖民台灣的故事,在那段艱苦時期裡台灣人如何被高壓統治,貧窮而飽受欺凌,甚至連公園都沒資格進入。而我的母校,曾是全台唯一以日本天皇命名的小學校。

有趣的是,9歲的小孩子理應聽不懂這些的,不過我幅員頗為廣闊的母校長期出借三分之一校地給鄰近的國中,每次想打躲避球時,就得和人高馬大國中生上演爭地戲碼,最後當然都是我們這些小鬼輸,除非李老師剛好經過幫忙出頭。所以,李老師根本不必解釋什麼是殖民,什麼又是欺凌,只要說「日本人就像隔壁的哥哥姐姐一樣」,馬上就讓我們恨得牙癢癢!而日本治台時實行的「連坐法」,也盛行在我的母校,無疑恨上加恨啦!

於是,每回看見又有日本人來參訪,我和同學都會很幼稚地低語:「走開!日本鬼子!」

回想起來,我對日本的惡感居然是緣由於此,而非所謂的黨國教育,是莫名,也是際遇。

 

再長大一點,我去過日本旅遊,慢慢學會一點日語,有天如田中實加一樣,發現自己的外公除了台語外還能說流利日語,並以曾身為日本人為榮。外公的口頭禪是「台灣人劣根性太重」,我很不滿,問他:「您不是台灣人嗎?日本鬼子有什麼好?」
外公目光悠遠,回憶起那段輝煌進步的時光,火車隆隆,地肥物美,夜不閉戶路不拾遺,台灣人和日本人和樂融融…

等一下!怎麼跟李老師的回憶差那麼多,難道是平行時空嗎

 

抱著滿肚子疑問,我開始讀歷史教科書。陌生的土地發生過的大屠殺,又和李老師說過的殘酷不謀而合。雖然也接觸到更多非官方的歷史資料,卻仍難以拼湊出日本治台的全貌,畢竟恨日本的,總是強調剝削;喜歡日本的(或是恨中國的),總是強調美好。除了我,其他台灣人對日本的情感,何嘗不矛盾。

現在,日本和台灣的民間交流極度頻繁,兩邊的友誼在日本的311地震後抵達了一個高點,和我同齡的人幾乎都非常崇日,我彷彿成為異數(我比較喜歡韓國)。《灣生回家》上映,感動了許多台灣人,但同時大量曝光的慰安婦們(我有位姨母也差點被迫),受到的關懷卻相對少。我想,或許跟台灣紛亂的政治狀況有關吧!

2015年二戰紀念日時,我熱切地翻譯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公開談話:

看國際新聞看到日本首相發表了《二次大戰結束七十週年談話》,各家媒體對於安倍是否直言道歉說法不一,好奇地找了原文來看,順便練練生疏很久的日文。

第一段引言,不重要。

第二段,說明西方殖民主義侵襲亞洲,自誇明治維新讓日本保住獨立,於是有能力去殖民中國…啊不對,是幫中國打俄國(順便要點好處XD)
然後居然說日俄戰爭的勝利為被殖民的亞洲國家們打了一劑強心針!(會不會美化得太扯蛋啊?再次宣傳大東亞共榮圈?)

第三段,談到一次大戰促使國際聯盟成立的歷史。

第四段說到歐美國家利用手段聯合殖民地或弱國,建立了強大的經濟聯盟,相對地日本國內經濟卻一蹶不振,於是當權者想到了用戰爭轉移注意力的方法。(這招現代美國也蠻愛用的)

第五段一樣講歷史,日本透過918事變表態:不要和平要戰爭。最後日本戰敗。

第六段第一句對戰爭中死亡的國內外人士鞠躬,表達痛惜和哀悼。(這邊就可以各自解讀,算道歉嗎?我個人覺得算)
只是接下來居然談自己死了多少人民?(好吧,人民是無辜的,當權者選擇戰爭卻戰敗,為人民哀悼一下總是必要的囉)

第七段說到外國的死傷(但我覺得跟第六段比重差好大,第六段敢列出東京轟炸、廣島原爆和沖繩戰役,這邊怎不把南京大屠殺…等條列一下?)。最後一句對慰安婦的說法是「傷害了女性的尊嚴和榮譽」(難怪被罵翻,但也許日本人覺得尊嚴是最重要的才這麼描述?)。

第八段,承認二戰中自己的侵略國角色。(這是無法辯解的事實,承不承認根本不重要?)

第九段到第十一段,強調日本自二戰後堅持和平與尊重民族自決,誓言不再發動戰爭。(嗯,誓言只有在發誓當下是真心的,我們都知道XD)

第十二段第一句,對二戰表示反省與歉意(道歉用的是過去式,有伏筆)。之後列出日本曾侵略的國家(含台灣),因為謹記自己造成的傷害,戰後一直致力於維護這些地區的和平與繁榮(超級誇大,讓我想到美國的老大哥姿態orz)。

第十三到十五段,再次強調不會忘記二戰的歷史,並對各國的寬容以待表達謝意。(真的覺得相較於德國戰後被列強分治,日本運氣很好,不過人家也夠爭氣知道團結努力)

第十六段,重點來了,說明日本戰後出生人口已佔總人口80%以上,這些人是無辜的,所以不需要對二戰感到抱歉(因此第十二段唯一一句直接道歉是過去式)。
後面要求日本新生代面對歷史,承先啟後。
(我想到台灣的二二八,以及這陣子的課綱微調。能夠單純陳述的歷史該怎麼寫?真的有客觀公正的歷史嗎?台灣是否也到了忘卻過去傷痛的時候?)

第十七段以後,只是把前面說過的再換句話說,就不翻囉。

經過這麼多年,敬愛的李老師已不健在,慰安婦阿嬤們也燃盡了最美的時刻,逐一凋零。之所以無法釋懷,不就是因為沒有獲得一個真相,一句真誠的道歉嗎?日本人或許講話曖昧,但他們若要真誠道歉,明明也是舉世少見的慎重。

 

最終我沒有去電影院觀賞《灣生回家》,看預告都會哭了,去電影院還得了!何況那些鄉愁,那些不得已,我早在來自中國的長輩身上感受太多,也在自己多次搬家的人生中深刻體會。

第一代外省人何嘗不是灣生?他們匆匆避難過來,家人朋友未能隨行,原本也並未打算在台灣落地生根,如今就算認同「我是台灣人」,故鄉何嘗容易割捨,但卻人事已非。相對地,日本灣生說著「我是台灣人」,那個記憶中的故鄉也早已不在。我其實很懷疑,如果他們未被強迫引揚,可能錢財仍在,也不會受歧視(台灣畢竟不像日本排外,就連中國東北都有很多被中國養父母細心保護的日本孤兒),然而,不再是日治的台灣,真能是灣生繼續安居樂業之處嗎?

我倒是認真地看完了《灣生台灣人》,在某個程度上補足了日本殖民開墾台灣的歷史知識。如果激情之餘想瞭解灣生的前因後果,不妨看看這個用心製作的節目。

 

節錄節目重點:

  • 日本最初決定移民殖民地台灣,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國內人口壓力及糧食不足的問題,一方面是希望宣示統治權,並提高在殖民地的本國人口,藉以同化台灣人。
    (這一點,日本在琉球實行得非常成功,包括皇民化的結果,二戰結束後,琉球居民選擇了繼續當日本人)
  • 由於台灣西部已經人口密集,日本擔心移民西部反而容易被台灣人同化,因此1895年後的移民計劃是以東部為主。
  • 日本對台灣的農林漁牧開發,皆限定只能由日本人經營,排擠台灣人,以求日本人獲得最大利益。
  • 日本人在東部的開發嚴重威脅原住民的生存空間,終於爆發抗爭。私營移民失敗,日本官方遂介入,利用土地登記政策豪奪了原住民的土地,強迫原住民遷走後,再利誘國內人民前來開墾。
  • 初期的移民面對一片荒野,生活非常辛苦。官方積極協助建設,終於在1911年,第一個移民村吉野村站穩腳步,開始有收成。當時引進台灣的優良農作物有稻米、咖啡、菸草…等。

e88ab1e893aee59089e9878ee69d91
吉野村位於現今花蓮的吉安鄉

  • 農業穩定後,日本才開始發展其他事業,包含在宜蘭太平山開墾高經濟價值的林木。隨著高階技術人員進駐,日本移民越來越多,也成立了日本人的信仰中心:神社。
  • 東部的衛生環境始終沒有完全改善,日本移民台灣受挫,將重心轉向朝鮮半島。1930年後,台灣西部的現代化建設漸漸齊備,日本重新展開移民,剛好遇上關東大地震導致的國內經濟蕭條,不少人對移民產生興趣,期待在台灣拓展新人生,台灣西部由南到北因此誕生了多個移民村。

1945e5b9b432e890ace59ca8e887bae697a5e58391e58886e5b883e59c96_japanese_citizens_in_taiwan

  • 透過在台灣西部下淡水溪(現今的高屏溪)一帶種植美國菸草,日本國內經濟獲得了改善。而移民安定後開始有了第二代,於是也成立專供日本人就讀的『尋常高等小學校』(我的小學母校就是其中之一)。這時的移民村還很封閉,與台灣人隔離,但是飲食文化卻交流頻繁,花蓮薯、羊羹、包餡麻糬都是台日文化碰撞出來的美味食物。

about-main
花蓮薯曾是上貢日本天皇的高級貢品

  • 隨著移民生活穩定,人口增加,移民二代也不再甘於務農,轉而從事士商高層,形成台灣人無法搆及的高等階級。
  • 中日戰爭爆發後,日本青壯男性都被徵召入伍,嚴重缺乏勞動人口,移民村才開始雇用台灣人入村工作。就像美國過去南方的黑奴制,雖然存在著牢不可破的階級差異,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還是有了更深一層的交流。漸漸地,連本國人兵源都不足夠,不得不招募殖民地人民,為恐民心思變,也開始了大規模的皇民化活動。許多台灣人開始認日本為祖國,和日本人成為朋友。

20141118_164151-768x1024
皇民化運動包含強迫台灣人改日本姓

  • 1945年,日本戰敗,接管台灣的國民政府依照同盟國協定,要求遣返所有在台日本人,被遣返者除了預先寄回國的兩箱行李,隨身只能再帶一件行李與一千元。移民村居民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,半生心血化為泡影,還需離開熟悉的家園,有人因此自殺。另有約20萬在台日本人自願放棄日本籍,請求歸化為台灣人,無奈願望落空。還有些人索性隱姓埋名,甚至裝聾作啞,只為能繼續待在台灣這塊土地上。
  • 被遣返的日本人共約48萬,但日本是個保守、排外的民族,灣生在異地成長,對本地人而言根本是異族。這些灣生沒有錢,學歷與出生也受到歧視,只能拼了命討生活。而不管多麼困苦,他們心心念念的,卻是已成他鄉的故鄉台灣。數十年後,有能力的灣生們終於踏上了返鄉之路。

 

我還是不太喜歡日本國,因為日本官方始終不願意正視發起戰爭對他國人民造成的傷害。但,我偶而會想起我的日本學長姐。不知道他們還健在嗎?還回來看母校嗎?我相信只要他們健在就一定會回來,而我希望現在他們能夠被歡迎,能進入教室裡,和學弟妹說說他們的故事。

Bear

Share
Published by
Bear

Recent Posts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與評比·下集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與評比·下集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評比終於來到...

6 個月 ago

東京橫濱伴手禮推薦與評比

作為日本鎌倉幕府時代就開始蓬勃...

7 個月 ago
星宇航空初體驗

星宇航空初體驗

▲星宇航空飛機 (圖片來源:星...

1 年 ago
戀與製作人三週年快樂

戀與製作人三週年快樂

三年前,因為好奇乙女遊戲的威力...

2 年 ago
iPhone13mini 不專業開箱

iPhone13mini 不專業開箱

時隔四年換手機,剛好趕上iPh...

3 年 ago

《惡血》,不容消極之惡

做為一隻每年要獻出六管血、平均...

4 年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