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一陣子沒發耳機介紹文,這次要介紹的Jays a-Jays Five也已經上市一陣子。其實自從2009年介紹鐵三角ATH-FW5 ,一直到前年購入a-Jays Five,期間我又換過幾支耳機,不得不說這東西真的是消耗品!強烈建議如果常使用的話,可以買兩支來替換,省得貴桑桑的心愛耳機一下子就折舊甚至壞掉了!
系出瑞典的Jays a-Jays Five,雖然不像其他北歐品牌耳機慣以豐富的顏色和造型取勝,卻也有著飽滿的色彩和不反光的橡膠材質外觀,迥異於美系、日系品牌喜歡強調金屬感。


另一個七彩繽紛的瑞典品牌URBANEARS
a-Jays是Jays裡面特別為了行動裝置設計的中高階耳機(定價3590元),第一代one推出時就已經以高C/P值獲得矚目。直到第四代four,更針對線控系統做了提升,推出各別支援兩大系統Android、iOS的同款兩版本耳機。第五代Five則再次提升了配戴舒適性及音質,並推出支援Windows系統的版本。
下圖可以發現不同系統版本的線控台也有點不同,由左至右是iOS黑白版、Android黑白版、Windows黑白版。
接下來便是最興奮的開箱!我的手機是iphone4S,所以敗入iOS版本。

外盒是偏正方型

背面有保固卡跟代理商標籤

外盒側邊自豪地說明瑞典設計與設計初衷
Jays a-Jays Five的包裝採半破壞式設計,需要撕開側邊的封條,確保消費者買到的是全新產品,但又不至於讓盒子失去保存功能。我覺得很棒。
打開盒子後先看到一本厚厚的說明書,會這麼厚主要也因為寫了多國語言啦!(有繁體中文喔) 感覺就是比一張折疊說明紙來得好。
移開說明書後,看到同樣採乳白色設計的圓型收納盒及兩個小紙盒。
打開收納盒,終於得見耳機本體啦!原廠包裝在收納盒裡還多了一個環型收納夾,但實際使用時收納夾並不那麼方便,所以後來我收納耳機時都是直接在手掌上繞好線,就直接放進盒子了。
將耳機從環型收納夾取下,會發現耳機線有一點折痕,這也是我不喜歡收納夾的原因。a-Jays從第一代起就是扁平線的設計,強調不會纏繞打結;而外層的橡膠包覆不僅保護線的蕊芯,更可以防水,我自己在清理髒汙時則習慣使用橡皮擦。
線控台共有三個鍵,上下鍵是音量調整,中間鍵有音樂啟動、中斷、接聽來電、掛斷來電(以上各按一下)、跳下一首音樂(按兩下)、跳上一首音樂(按三下)及語音指令(長按兩秒)功能。語音指令就是siri啦!
3.5毫米的標準接頭可以完全插進iphone耳機孔內,我在其他非i牌的行動裝置上使用也可以完全插入。
第五代更符合人體功學的傾斜式耳道設計,確實比其他牌耳機更密合耳道,戴起來非常舒服。
再來瞧瞧兩個小紙盒裡裝什麼呢?原來一個是多達五種尺寸的耳塞。我以前戴耳塞式耳機時耳朵都會痛,因此一直以為自己耳洞很小,熟不知…我要戴第二大的orz
另一個紙盒裝著耳機線固定器。有時候戴著耳機活動時,因為線材和衣服磨擦,會導致耳機有雜音,這時就可以用固定器把線材別在衣服上。
罷特我始終沒學會怎麼用這個固定器,老是別不住,幸好除非跑步或快走,也不會有什麼磨擦造成的雜音啦!
進入最後的音質鑑定,a-jays不愧號稱C/P值高,沒run過就有一定水準。跟高音人聲專門的鐵三角ATH-EM7和中低音頻的ATH-FW5比較,a-jays Five的音域表現更寬廣,層次感中等不會糊在一起,run過後的音質會再更細膩些。低重音略為明顯,不過只是相較於高音來說,不到會繃滋繃滋的程度,整體而言算是足以應付大部份流行歌曲。
特別分了版本的線控設計,a-jays Five也不負期待,控制靈敏度高,用了兩年多也不會卡鍵。在講電話時,麥克風的位置很剛好不需調整,收音清晰,且具備基本的消除雜音功能。
附帶一提,如果將iOS版本的a-jays Five裝在Android系統的手機上,除了音量控制外其他線控功能都可以用,但是會有一點點小延遲。
同場加映我用來與a-jays Five替換使用的SONY DR BTN200,也是一款C/P值頗高的耳機,而且有藍芽和NFC功能,耳罩式設計在隔絕外界聲音的效果比耳道式的a-jays Five優,音質也不錯,和a-jays Five比較起來更適合人聲表現。
沒有專文介紹的原因是我差不多同時購入a-jays Five和DR BTN200,後者居然在不久前壞掉了,原因是只剩一邊有聲音,這種故障原因在耳罩式耳機來說是很少見的!送修後也確定無法修復,只好忍痛丟棄。
DR BTN200的下一代是MDR-ZX330BT,但已經很難買到,SONY直接將其藍芽耳機價格往上跳了一階,目前的MDR-XB950BT要價逼近6千大洋!相對地,a-jays 過了兩年卻沒有再出第六代,或許Jays認為five暫時可以滿足該價位市場需求了?(也對啦,當初廣告是像下圖這樣寫的XD)
至於我也曾購入的另一個瑞典牌子URBANEARS,只有外型酷炫,音質就不用期待了。